听新闻
放大镜
疆行三记
2024-08-26 15:46: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张梦云

  疆行之景

  烈日灼目,林荫卷风。午后二时,宽阔干净的街道上鲜有行人,车辆也少,整个城市都静了下来。

  这里是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边陲小城——新疆奎屯,占地面积不足我原先所在的江苏省淮安市的十分之一,在居人口约20万人。

  奎屯,取自蒙古语中“寒冷”之意。只是时值夏天,正是北疆在祖国的山河图上绘就浓墨画卷的最美季节。在援疆初始的这一周里,我没有感受到一丝寒意,反倒被新疆人民一浪接一浪的热情持续地感染着。

  1.

  从南京到奎屯,需要先乘坐五个小时的飞机抵达乌鲁木齐,随后乘坐两个多小时的高铁或者汽车前往奎屯。七个多小时的旅程虽然枯燥,但在进入新疆时,一切变得令人振奋起来。

  从飞机上俯瞰地面,看到天山山脉皑皑白雪,连绵不绝;多彩丹霞,沟壑纵横。你会不由自主地惊叹于自然那多一分则刻意、少一分则缺憾的鬼斧神工,钦服于人们在恶劣环境中如雪域白莲般绽放的盎然生机。江南之锦绣,新疆之壮美,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和感触。

  此次江苏省检察院共派出30名对口援助干部,分别前往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对口奎屯的则有5名干警。我们步履不停,虽历经七个多小时、跨越了3800多公里方抵达目的地,但奎屯市海拔不高,城市基建很好,比起援藏援青的伙伴,我们的“旅途”算是非常轻松的了。

  落地后,大家的感慨就没有停止过。在新疆,交通要道四通八达,道路两旁商铺林立,而就在我们宿舍的旁边,农贸市场上早市的货物琳琅满目,晚市的烧烤香飘十里,比内地还要朝气蓬勃,新疆“落后”的刻板印象荡然无存。

  午后两点,对江苏来说,已经是进入午休后的工作状态了,但在奎屯,才刚刚开始吃午饭。这里的工作时间是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半。因此,我们到奎屯后,当务之急就是要倒时差。

  刚来的几天里,早上六七点生物钟就将人叫醒了,外面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睛。七点起身去早市买早点,店铺压根就还没开门。中午十二点肚子饿得咕咕叫,挨到下午两点开饭,却已经失去胃口。晚上十点天还敞亮着,但身体却通过接连的哈欠提醒,该躺下休息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站在奎屯的街道上,遥望远处的巍峨雪山,仰视近处的平地高楼,方知人之渺小,人之伟大。

  2.

  在援疆出发的前两日,我接到正式通知:被分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第七师分院。

  七师?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陌生的称呼。

  从乌鲁木齐下飞机后,乘坐汽车前往奎屯市的路上,我们援疆一行人向接机的同志问得最多的,就是:“兵团到底是什么?”“兵团内部是怎么设置的?”……听完他们的介绍,我们还是有些似懂非懂。

  在当天召开的援疆干部欢迎会上,七师检察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龙慧提到,希望我们将江苏先进的工作经验带到新疆,将这里的兵团精神带回江苏。

  什么是兵团精神?网络搜索虽然告诉了我这16个字的答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但并没有告诉我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一场“七师检察大讲堂”——像是专门为了我们援疆同行者准备的一期授课,由车排子垦区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樊雄永为七师检察机关的干警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历史:从响应祖国号召积极奔赴新疆,到落地生根、鞠躬尽瘁;从风餐露宿、驻兵垦田,到盈车嘉穗、安邦定国;从历经坎坷、百废待兴,到踔厉奋发、牢记使命。

  结合新中国史和兵团建设史,我终于理解了什么是兵团精神——那是创业之初的筚路蓝缕,是苦难之中的坚守不渝,是挫折之下的韬光养晦,是重生之后的赓续前行。今天,即便是地理、经济条件受限,兵团人依旧当仁不让地以气贯长虹的势头奋楫争先。

  在七师的这半个多月时间里,我逐渐习惯了撑着江苏的“生物钟”,迎接新疆的日升日落;了解了当地人时常笑言“睡地堡子,吃大包子”的艰难往事;适应了干燥的气候和强烈的紫外线给生活带来的一些不便;体会到除了办案以外,每个人身上都要多一份沉重的责任。

  七师检察机关尽最大努力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宝贵的学习和成长平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从未有过民事检察工作经历的我,在最初的慌张和迷茫之后,像当年初到新疆的兵团一样,从头开始,到处虚心请教、借阅资料,努力协助七师检察分院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办好每一起民事监督案件。

  随着对七师了解的进一步加深,我的归属感也进一步增强。新疆的各项基础设施虽然落后于我们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但是新疆的兵团精神刻在七师每一个人的心中,鼓舞着新一代的检察人。

  正如《陋室铭》所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相信,在七师这样的“陋室”中,凭借兵团精神,也能开出坚韧的“检察之花”。

  更何况,孔子云:“何陋之有?”

  3.

  年少时总会怀有一人一剑走天涯、锄奸惩恶辨忠奸的江湖梦,对未知而神秘的“远方”充满着好奇和渴望。

  那时候,向往李太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信马由缰,欣赏苏东坡“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泊致远,唯独读不懂孟东野的优柔寡断:“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江海恋空积,波涛信来稀。长为路傍食,著尽家中衣。”

  所谓的“父母在,不远游”,是因为过去的交通、通信不便利,医疗水平落后,于是“远行”未必能有归期,所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是在今天,一句问候几乎可以即时传达到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一个贴身的拥抱可以在数日内跨越千万里实现。那么3800公里和38公里又有什么区别呢?

  乐天派的我在忙着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时,没有想过父母也在为我牵肠挂肚,甚至整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从幼时的蹒跚学步,到少时的挑灯夜读,再到如今的千里援疆,当我的脚步越迈越大、越走越急,忘了回头看一眼时,身后的人却是越走越慢、渐行渐远。

  然而,大多的不安源自未知。

  2022年,我曾去徐州挂职交流几个月,当时父母并没有特别担心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奎屯将举办一场半程马拉松赛事。“不如我们全家来奎屯跑一次马拉松吧!”原来还在犹豫要不要来新疆的爸妈,听后开心地收拾起了行李,在部队的弟弟还特地请了年假。

  在持续了近半月的高温酷暑后,马拉松当日却是天公作美,厚重的云层将刺眼的日光遮蔽得严严实实,远处的雪山持续送来习习凉风,是个适宜跑步的绝佳天气。绕城一周的跑步路线,让外地的参赛者更加直观地看到这个城市的真实风貌。

  “这边的人长得都跟我们那边差不多啊!”

  “因为奎屯属于北疆,所以汉族人要多一些。”

  “这是商场啊,还有很多小吃街呢。”

  “奎屯和淮安一样,都在南北分界的交会点上,也都爱美食,哈哈。”

  “刚刚那个饭店老板是维吾尔族吗?她人真好!”

  …………

  对于为什么热爱长跑、坚持长跑,他们说,没有人一开始就有十足的耐力,中途也会产生无数次放弃的念头,但当你真的坚持下来抵达终点时,你就感觉不到累了,只剩下满满的自豪和成就感。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长跑。选择成为检察官,既是圆自己儿时匡扶正义的梦想,也注定一路布满荆棘面对挑战。此时我们更不该忘记,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任何语言上的解释和安慰,都抵不过一次亲历。在送别家人的路上,我问道:“回去后你们还会想我吗?”

  妈妈嘻嘻笑道:“不想啦,看过就放心啦!”

  我一瞬间无言了,突然心里有点不得劲:“偶尔还是想想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