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你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行吗?”
当我把人生第一份工作的地点告诉妈妈时,她惊讶又担心地问出了这句话。
2021年9月,作为河南省第一届法检专项选调生,我满怀着期待和憧憬来到了焦作市解放区王褚街道新店村,迎来了人生第一份工作——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尽管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说实在的,这还是我第一次到新店。初来乍到,第一书记易大哥热情地向我介绍情况:新店村是2017年焦作市南水北调绿化带整体征迁村,全村住户756户2369人,享受低保的有18人。全村无耕地,村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收入为打工或自主经营收入,人均年收入约5000元左右……这是一个城市化进程中正在转型的“准社区”村庄。
开完介绍我的欢迎会,村妇女主任张姐又带我在村里走了个遍。看到村里来了大学生,坐在门口拉家常的爷爷奶奶们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正当我回到工位准备大展拳脚之时,领导的一句话仿佛一盆冷水,把我从“开门红”的幻想中拉回现实:“没什么事,你坐那儿休息吧!”
村里人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正当我犯愁如何破局、迈出工作第一步时,一声招呼打断了我的思绪。“闺女,你能帮俺看看这个合同上写的啥吗?”说这话的是村里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姐。
我接过合同,仔细地看了看其中的条款,惊讶道:“大姐,这合同你怎么能签呢?基本劳动权益都没保障!”
“俺不懂啊,现在找个活儿不容易,人家好不容易要俺,俺就赶紧签了。”
这件事给了我启发,何不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法律知识、劳动权益保护须知等传递给各位村民?说干就干,就这样,我的驻村生活正式开始。
当我把开展长期性、广泛性普法宣传这一想法告诉村两委成员时,他们都冲我摇头,一个劲儿地劝我:“别费力气了,咱村里人没你们大学生坐板凳的耐性,你有心讲,怕是大家伙听不进去。”这盆善意的凉水并没有泼灭我的热情,不试试,怎么知道?
我把第一个普法宣传摊摆在新店花园正门口。
“大爷,您不是在厂房当保安吗?我给您转发一些劳动权益保障的内容。”
“行啊,小闺女,这是我的手机。”
看到大爷掏出的手机,我惊呆了:一只数字按键的老年机,让我精心准备的普法微动漫没了用武之地。出于节约考虑,我没有打印纸质宣传页,因此只能简短地给大爷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权益法律知识。看着大爷懵懵懂懂地离开了我的摊位,我的第一次普法宣传就这样草草收场。
回到村委后,我静了静心:村里老年人大多使用老年机,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机,转发数字链接肯定是行不通了;大家没有耐心看纸质材料,印制宣传册大概率会变成垫桌脚的材料。思来想去,我有点没辙了……
这时,妇女主任张姐招呼我说:“小胡,过两天村里赶集啊,到时带你溜达溜达。”
“姐,咱们村赶集是不是很热闹?”
“是啊,咋啦?”
“姐,我要表演法律知识单口相声!”
就这样,我鼓捣出了一个法律知识宣传的好方法——“集会日普法”。新店村每月逢“五”“十五”有集市,我从刚开始一个人,到逐渐带领村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在集市上进行集中普法宣讲,通过“法律知识三句半、法律小剧场、说唱法条Rap”等有趣形式,将法治精神、法律条文向村民们娓娓道来。
形式多样的宣讲方式很受欢迎,村民们有的还会将在集市上学到的法条、看到的小片段转告家人。就这样,本来枯燥难懂的法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走向了新店村的每一位村民。
说到调解矛盾纠纷,我最佩服的就是妇女主任张姐了。这不,李嫂和儿媳妇小孙因看孩子的事闹矛盾了,村委办公室里,李嫂面对张姐流下了眼泪。
“嫂子啊,这婆婆不好当,你说我该咋整?”
张姐琢磨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问道:“前两天你儿媳妇刚来把你们老两口的新农合保费交了,是不是忘跟你说了?”
李嫂一怔,抹去泪痕:“回家俺问问……”又唠了几句家常,这才离去。
李嫂刚出门,张姐立即给小孙打电话:“你妈来我们这儿说,看能不能给你找个工作,让你挣点私房钱……”就这样,婆媳矛盾在张姐的“穿梭斡旋”下得到明显缓和。
看到这里,我主动拜师学艺,成为了张姐的小学徒。跟着张姐走街串巷调解矛盾时,还真的让我发现了不少门道。
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尽管不少,但分类来说其实不外乎拆迁款纠纷、宅基地纠纷、离婚纠纷……这些纠纷今天调解好了,明天可能因为一句话又闹别扭了。怎么才能将这些矛盾化解在基层,怎么才能让他们真正做到事了人和?我在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相关文章中找到了灵感。向张姐请教后,我拨通了检察院领导的电话,讲述了我的想法。“小胡,你的想法很好,我让咱们院有经验的干警去村里给你讲!”就这样,在村委和院里的支持下,我在村里矛盾调解中逐渐摸索出“事前潜底摸排—事中多方调和—事后走访监督”的调解机制。
摸排时人手不够,张姐教我如何联合网格员、下沉干部,发动集体力量进行重点排查、线索追踪;处理矛盾力量不足,院里同事帮我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联系,通过线索移交,对经常发生冲突、有突出隐患的家庭进行重点关注;担心矛盾未彻底解决,村两委成员、院领导会在事后上门回访,认真倾听村民诉求。
就这样,那个曾经躲在张姐后面不敢出声的姑娘,在村两委和院领导的共同帮助下,开始成长为村民口中“会说话、能管事的小胡”。
初到村里时,我留意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智力低下,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近八旬。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主动向村支书请缨,与这户人家结对帮扶,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帮助留守的两个小姐妹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她们有一个美好而又灿烂的童年时光。
考虑到留守儿童因父母陪伴的缺位而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况,我常常会在放学后、周末假期等时间段,到这对小姐妹家中讲解一些保护自身、远离危险的常识。孩子的内心是单纯而又善良的,但初到她们家时,两个小姐妹常常坐在沙发那端用抗拒的眼神盯着我,对我抛出的小问题、小笑话,置若罔闻,没有什么反应。为了能够与两姐妹更好地沟通交流,我将“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预防诈骗”等法律知识编成小故事、小游戏,还在网络平台上下载了大量有关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漫画,变着法儿把这些知识讲给她们听,融入到她们的生活中。有一次讲到妈妈的故事时,两个小姐妹一同流下了眼泪,我紧紧抱住她俩道:“妹妹们不哭、不哭,姐姐陪着你们……”
两年时光,我和姐妹俩成了相差20岁的“好闺蜜”,我也成了她们口中那个“无所不能”的检察官小姐姐。离村时,我同区民政部门、街道分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副主任联系,恳请有关部门持续关注姐妹俩的身心健康,为她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希望我的努力能让姐妹俩拥有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
如今,我已结束了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返回检察院。每当我身着检察蓝迈向庄严的公诉人席时,心底一隅常会在某个刹那回想起村里的点点滴滴。从人生的视角来看,两年的岁月很短,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里永不湮没的时光。
新店村,我蹒跚学步的第一站,那里有我忘不了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
(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检察院)